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5-min.png)
嬴牟视点 去年以来,我市调整充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,43个市直部门一把手为成员;按照“硬抽人、抽硬人”的要求,组建市区镇三级专职机构,打造出了我市扶贫开发的“专业部队”。2016年,全市有1.16万贫困人口脱贫,超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16个百分点。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。
扶贫“干货”很实在 各成员单位谋划了一些实招,拿出了一些“干货”。像组织部的党建扶贫,宣传部的孝德扶贫,妇联的爱心妈妈联盟,工商联的民企帮村,残联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工程,发改委、供电公司的光伏扶贫,科技局的科技扶贫,司法局的法治扶贫,人社局的就业扶贫,卫计、人社、民政、老龄等部门的健康扶贫,住建局的危房改造,水利局的水利扶贫等。
“真金白银”惠民生 2016年市区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51万元,整合利用农业、水利、住建等部门扶贫资金5300多万元,惠及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,其中教育扶贫172人、健康扶贫5023人、水利扶贫1188人、农业扶贫6046人、住建扶贫273户、国土扶贫1157人、群团扶贫4064人。
莱芜特色新路子 比如,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脱贫路上的“拦路虎”,市扶贫办会同财政、人社、卫计、民政等部门实施了“扶贫特惠保险”,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医疗保险、大病保险、民政医疗救助后,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大病医疗合格费用的个人自付部分全部兜底,贫困户大病就医实现“零负担”。
庭院扶贫立新功
针对绝大部分贫困户难以走出家门就业和农村“空心化”实际,把庭院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,目前发展食用菌、蒜黄、宝葫芦、兔子、蒜米加工、节水管件组装等庭院项目的贫困户达到1.2万多户,涵盖500多个村;设立塑编、柳编、纸编等加工点150多个,2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。全市80%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挣钱,每年新增纯收入4000元以上。我市通过扶贫庭院、扶贫车间带动农村贫困妇女就业的做法,得到了全国妇联充分肯定,市扶贫办被评为“巾帼建功先进集体”。
各区动作也不差
莱城区每个重点村落实一名区委常委或大班子领导、1-2个成员单位,每个贫困户都有机关干部联系帮包。钢城区由17名区级领导、34个区直部门、17名第一书记结对帮扶17个贫困村。高新区实行“37家规模以上企业+区直部门+驻村工作队+贫困户”“9个经济强村+办事处分管领导+困难村”的方式结对帮扶。经济开发区由17家企业、8个区属部门、3个强村结对帮扶28个村。
5月底,在农高区寨里镇王大下村贫困户家中,张东莲老人正在为盆栽蔬菜浇水。
寨里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全力打造“庭院经济”,引导贫困户科学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,将农家庭院建成脱贫致富的“增收园”。张东莲老人介绍,自己院里的大棚、盆栽等都是企业免费提供,目前有十几种百余盆蔬菜,自己平时浇浇水,蔬菜成熟有工作人员上门收取,每月能有600元左右收入,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就增收。
记者点评
推进行业扶贫 加力脱贫攻坚
行业扶贫是构建专项扶贫、行业扶贫、社会扶贫“三位一体”大扶贫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,是政府主导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,是发挥行业自身优势,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。去年以来,我市各行业和部门对症下药,为贫困村、贫困户量身定制支持政策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。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。要巩固扩大脱贫攻坚首战首胜成果、确保再战再捷,推进行业扶贫至关重要。
在全市行业扶贫推进会上,市委、市政府向全市发出了加快推进行业扶贫的再动员令。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就要把行业扶贫同专项扶贫、社会扶贫紧密结合,聚焦短板,补齐短板,更加全面深入予以推进。各级各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驱除脱贫攻坚工作中的“拦路虎”,下好“绣花功夫”,坚持分类施策,拿出过硬措施,尤其是要解决好有关脱贫成效、省市贫困村“五通十有”建设需求、资金管理、贫困户等靠要、“上热下冷”、集体经济增收等问题,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村、贫困户的事,也是全党、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期待各部门能以“时不我待”的担当精神和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恒心毅力,发挥各自行业优势,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,有力推动贫困群众加速脱贫致富奔小康。